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李洱德国总理点名要见的中国作家
总有些作家处于媒体焦点之中,还有些在焦点之外。
在我看来,小说家李洱属于后者。
虽不在焦点,但又不至于离靶心太远,于是更像一个文坛的潜伏者。
潜伏者的禀性是旁观而不介入,尽量不使与自己有关的信息成为事件。
尽管这在当下的通行法则看来,机会错失,有些可惜。
比如去年底,德国总理默克尔来访,送给中国总理的书,就是他德文版的《石榴树上结樱桃》。
此前,这位德国总理点名要见这位中国作家,但他那时在乡下陪病中老母。
这些,只在今年小说重版,才得以为人所知。
无独有偶,他的小说《花腔》译成韩文版,今年在韩国知识界引起关注,我也是通过他的小说责编才获知一二。
翻译《花腔》的韩国文学博士朴明爱,感慨于它出版一个月就引发震动,写了长长的评论来分析原因,有一句话这样说:“《花腔》敏锐地触及了中国现代史上这个重要的问题,它可以对韩国作家处理类似主题有启示作用。
李洱的《花腔》之所以引起惊人的反应,还因为作品实力雄厚,有很复杂的叙述结构以及惊人的想象力,从而让人发现了中国大陆当代文学进步的一面。”
而这个评价,又惊人地与德国媒体评价《石榴树上结樱桃》相似,“谁想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现状的话,就应该阅读李洱的小说”
。
《花腔》初版于2002年,《石榴树上结樱桃》初版于2004年。
就一个有才气的作家,李洱作品的热效应今年才渐渐释放出来。
这使我觉得,现在也许才是采访他的契机。
关于他的作为小说家的才气,我是从他的小说同行那里得到印证的,有人说他是一个“纯粹的小说家”
,把他引为竞争对手。
有人会说他讲故事一流,有些恶作剧“只有李洱能做得出来”
。
说这些话的语气,不像是生气,而是钦羡。
这些被综合起来,便是媒体上所形容的他,“诚挚而狡黠”
、“严肃又八卦”
……
韩国学者朴宰雨,描述这位中国作家,爱引用一段话,形容他的面部表情之复杂:两眉紧蹙,然后又笑容浮现,笑容夹着嘲讽,面容又绝对真挚……看着他发来的照片,我深以为然,向他发短信:你很像余则成啊。
他的短信回复过来:余则成是谁?这名字听来很熟……
于是,我更认定他是一个潜伏者。
在喧嚣中选择潜伏,这些是不是一种小说准备——写一种经过审视的生活?也只写这种正在接受省察的经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一朝穿越她从一个年轻的国宝级医生成了不受宠的丑妃宋嫣然。渣男绿茶样样齐全没关系她也有应对之法。只是那王爷突然变了脸一把抱住她就是不撒手。王爷您的心头爱已经快断气了您不去心疼心疼吗?萧若锦的脑袋在她怀里蹭了蹭说本王这心是冰做的只有王妃这团烈火能烧疼...
汤柠有个比亲姐妹还亲的好闺蜜顾梨两个人以老公老婆亲密称呼对方。某次打电话给顾梨,汤柠嗲声嗲气地叫老公,想你了电话那头的人清了清嗓子,低沉清冷的声音回道我是她哥。汤柠不止一次听顾梨...
干旱蝗灾苛捐杂税兵乱,田家村全村老小踏上了逃荒之路,一路翻山越岭不知何处是家,啃树根,吃虫子,弹尽粮绝之际,更是遭遇地龙翻身,全村跌入深谷昏迷醒来,他们身处一个神奇的地方,这里有山有水有树林。他们盖了房子,分了田地。他们知道,这里是一九九零。听说他们这种情况啊,叫穿越。他们来不及慌忙,很快就进入了风风火火的新时代,新生活。这里有奇奇怪怪的大盒子,会把人放进去,演我爱你你爱我,羞羞脸这里有长着四只轱辘的铁盒子,人钻进去,突突突跑,这叫车,比马还快这里有一拉就亮的夜明珠,晚上的时候宛如白天,这叫电灯这里动物们不在野外,而是被关在一个叫动物园的地方,大老虎,像大猫这里,小朋友不用出去捡柴挖菜摘野果,所有小朋友都要读书上学,男娃儿女娃儿都一样。村长家的小孙女儿,名字都不会写的田甜,以十三岁的高龄,成为了一名准小学生。同时成为小学生的,还有她十五岁高龄那不识字儿的哥哥田东。就连她那三十二岁的亲爹,三十岁的亲娘,还有五十多的爷爷,以及父老乡亲叔伯婶娘们,都在扫盲班呢。一九九零,我们来啦!阅读指南1群像文,古穿今。2家长里短,九十年代...
关于穿过那片星海流浪星球的最后的人类以及其他种族寻求自身文明的故事。...
...
在这个不美好的世上,最美好的童话总是悲伤的。它们都是用饱受自我牺牲的崇高与孤独所折磨的灵魂写成的,满溢着无边的悲哀感,透明而凄美,原原本本地呈现出生命本身的重量。自雪中苏醒,来到宝可梦世界的伽勒尔地区,...